首页
>新闻资讯>专题专栏>30 ▪ 60 我们在行动
践行“30·60” 大湾区逐梦前行


  暮色四合清风徐来,山峁相连间机械轰鸣声声入耳。
  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一公司承建的广州市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工程4号机组于2021年12月5日顺利通过"72+24"小时试运行,为公司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跃上潮头开新局。作为广州市垃圾处理重点项目,是当地老百姓翘首以盼的民生工程,设计建设4台日处理垃圾800吨的机械炉排炉,年运行小时数不低于8000,其中两台超高压焚烧锅炉是世界首次采用的先进技术。项目建成后将解决广州市"垃圾围城"的困境,有助于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广州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同舟共济扬帆起


  "双碳"背景下,垃圾处理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30·60",能源保供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纸军令状、启航新征程。作为安徽电建一公司首次进军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项目,建设者肩负着"打造品质从化 树立标杆工程"的使命。工期大大缩短,施工现场布局紧凑且复杂多变。安徽电建一公司践行央企使命担当,守护青山绿水,打造民生工程。
  观大势,督大战,应大考,项目应势而为,"奋战一百天 献礼一百年"劳动竞赛一时掀起大干热潮。能战者留、善战者用、胜战者上,四台锅炉、垃圾池、净水站区域等多个单体作业全面铺开。
  "为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提前催交设备进场,加大机械投入,避免人员窝工现象。"项目刚性执行领导带班制度,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统筹协调现场施工,各专业高效联动施工队伍,倒排施工计划,合理安排工序,每日盘点进度,以执行里程碑节点为目标。项目自我加压连班上,春节期间关键路径留守施工人员近百余,节后快速回笼人力资源至500余人,高峰期达千余人,上到战略精心部署,下到一线落地生根。
  从受热面开焊到锅炉点火,203个接续攻坚的日夜。数千余名建设者锚定目标、精准发力,确保各作业区域今日事、今日毕。一如山间久久回荡的机械轰鸣阵阵,又如炉膛前逐渐拉长的人影绰绰,再如清晨郎朗的站班会交底声中似星辰大海般璀璨的星光,一颗种子深植进大湾区的沃土中。


  乘风破浪万里航


  "六月天,娃娃脸,说变就变。"这边大汗淋漓挥汗如雨,那边倾盆大雨瞬时而下。台风席卷,睥睨万物。号角早已吹响,施工进入白热化。安全部有序组织人员进行体检和入场三级安全教育,落实每日现场巡查和周小检、月大检安全检查工作,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性化尺度彰显民生工程温度。
  "第一次在山沟沟里作业,心中不免有些慌张。"新进场的小伙子说道。施工现场最深基坑达10米,高支模架最高17米,两座垃圾库紧密相连,四台锅炉布局严丝合缝,离山体最近处仅9米,布设12座塔吊,多台履带吊、汽车吊,狭小的空间,复杂的钢筋砼结构,犹如在大动脉边做手术,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屈指可数。
  "急难险重"中攻坚,安全施工才是"硬道理"。项目技术人员多次论证高大支模架施工方案,同时利用智慧化工地手段,在高支模架上安装智能化监控设备,数据一旦显示偏移即刻停工检查。项目部还开展防洪防台应急预案,储备大量"防洪"物资,一旦台风来袭,不打无准备之仗。
  "工期不等人,标准不能降!"高屋建瓴,量质齐升。项目技术人员合理运用"四力工作法"咬定青山不放松,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反复敲定细节,调整施工工序。垃圾库结构到顶期间正值广州地区"龙舟水"强降雨来临之际,项目部紧急启动雨季施工方案,与天抢时间,与雨搏毅力,积极会同业主、监理单位人员顶风冒雨接连验收两天。在狂风暴雨之中,严格把控垃圾库浇筑时环境温度和雨水量,及时对浇筑好的混凝土覆膜。
  项目作为业主广州环投集团有限公司在粤同期建设的5个项目中最迟招标、开工的项目,从一纸方案到主体建筑相继落成,建设者们始终以掘地三尺的韧劲,坚持样板化施工工艺,精细化管理手段。焊口一次合格率99.49%,控制电缆接线正确、规范,一次正确率99%,热控保护投入100%。规范施工,一次成优,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品质从化"的千金一诺。
  春去冬来,该公司建设者栉风沐雨、高歌猛进,全力克服疫情反复、高温、台风、设备延迟等客观因素,提前完成锅炉水压试验、垃圾库结构到顶、机组DCS受电、厂用电受电、点火冲管等里程碑节点目标。
  安徽电建一公司始终践行国家低碳战略,坚定转型发展道路,高速运转的垃圾电站前,绿草如茵,蝴蝶纷飞,三角梅艳丽动人。征程未尽有穷期,建设者的脚步从不停歇,为推动广州市城乡绿色发展,为点亮粤港澳大湾区万家灯火。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