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桥洋桥真美丽,七分水、三分地,密密的河网肥了三月的鲫。”江苏灌云洋桥村的上空回荡着稚嫩的童声,洋桥村的水面也在奏唱着闪亮的“渔光”曲。
随着发电表读数的快速跃升,灌云洋桥200兆瓦渔光一体光伏发电全额平价上网示范项目工程总承包Ⅱ标段(光伏发电场)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建设规模200兆瓦,光伏区占地约3480.5亩。由中国能建新疆院与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联合总承包,项目采用渔光一体化发展模式,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发电模式。
精益求精 用心编“曲”
洋桥村位于素有“东海福地,北方水乡”之称的江苏灌云县,由于距离最近入海口不足20公里,当地居民主要以渔业和水产养殖为生。随着当地水产养殖业发展规模扩大和洋桥村用电需求的增加,灌云洋桥200兆瓦渔光一体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便应势而“生”。
该项目是新疆院设计的第一个水上光伏项目,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可谓是困难重重。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桩基的选型。建设地点为泄洪区,地下约20米的地基土都是由淤泥和粘土组成,淤泥层厚度约15.5至19米,该种地质条件下光伏支架难以驻立,新疆院设计人员在咨询兄弟单位后也未得到可靠的工程实际经验,就在大家蹙额颦眉时,一个坚定的声音传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和联合方的兄弟们一起研究一下!”,于是大家集思广益,到实地考察周边光伏电站,提出多种基础方案:喷粉注浆加固方案、防沉台桩基方案、大跨度支架基础方案等,再进行一一验证,最后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在与技术负责人协商后,决定采用在PHC高桩上搭光伏板架的方案,因PHC单桩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且混凝土强度高,打入密实的砂层后,桩端承载力比原状土提高70%~80%,桩侧摩阻力提高20%~40%。
选型解决了但新的难题又随之而来——桩基数据的计算。由于项目水面环境和地质的特殊性,以往的计算方式无法采用,这怎么办?“那就手工计算!”说干就干,设计人员日夜不停地手工计算了8项参数:竖向承载力验算、单桩水平承载力验算、桩顶最大水平位移及桩身最大弯矩验算、单桩抗倾覆验算等。通过设计人员的共同努力,桩基方案满足了各项要求,最终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项目也走上了施工进程,洋桥低碳“渔光”曲的开篇正式奏响。
2020年年底,项目正式开工后,即投入到紧张的施工环节,但实际施工又遇到了新的难题:注定水面箱变桩基无法施工,由于前期总图布置,箱变桩基位于检修道路边上,原来的方案是打桩设备应在检修道路上施工,但现在施工现场实际道路宽度较窄,机械根本无法开展作业,新疆院设计人员了解到现场情况后,火速赶往现场进行测量调整,然后采用打桩船施工解决了箱变打桩问题。同时,新疆院又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与现场施工单位反复沟通,迅速组织相关人员调整设计,将逆变器由两根桩支间改为支架立柱与斜撑之间,重新选择逆变器安装位置,解决了逆变器支架失稳的问题,节约了支架材料和电缆长度;重新设计检修道路到箱变平台的检修通道,以解决箱变桩基位置调整对检修道路方案的影响,从而在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的前提下,做到经济、美观、实用。通过新疆院设计人员对设计方案的不断地探索、调整,降低了工程成本,提升了施工速度,有效缩短了工期,保障了洋桥低碳“渔光”曲的顺利演奏。
供货保障 助力奏“曲”
灌云洋桥200兆瓦渔光一体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是我国首批光伏平价上网示范项目,项目装机容量居苏北地区首例。今年,受上游产业、相关政策以及疫情的影响,光伏组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致使光伏组件停供、断供、缓供成为行业的常态。而本项目的重要材料便是200兆瓦光伏组件,在工期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组件能否顺利到货?揪紧了每个人的心,采购进度一时间成为制约项目整体进度的关键。
针对这一情况,新疆院采购室与联合体方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齐心协力,深入研究行业发展趋势,密切关注供货商组件产能等情况,同时紧密协调付款、发货、仓储等关键环节,积极与厂家进行各方面的协调和谈判,最终协调解决了因原材料供供应链断裂、物料上涨等导致组件购置费增加的问题,在本次采购过程中,新疆院坚持全环节严格操作,良好地控制了采购风险,有效保障安装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洋桥的低碳“渔光”曲提供了高品质的“乐器”。
历经千锤百炼的雕琢,灌云洋桥200兆瓦渔光一体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闪亮登场,该项目预计在25年运行周期内年平均发电量2.37亿千瓦时,平均年等效发电小时数约为1176小时,平均每年可减少约 18.2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水面上方闪耀的光伏板与隔岸相望的风电机组相映成景,奏响了美丽乡村的绿色低碳“渔光”之歌,一幅光伏发电、鱼儿欢跃的美丽乡村画卷在人们眼前呈现。新疆院将在未来继续践行绿色发展,提升自身技能,为助力“双碳”目标再添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