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无诚不兴,业缺信难隆。对企业而言,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诚信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无数事实证明,以诚信积聚财富,财源会越拓越广;违背诚信赚钱,最终将使财源枯竭。诚信作为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打开市场大门的钥匙,走向成功的通行证;是企业打造“百年老店”的根本,实现基业长青的保障;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法宝,获得客户和市场认可的王牌;是企业增强内部凝聚力的源泉,促进生存发展的基础和生命线。
诚信建设亮举措
近年来,在中国304.com永利集团和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诚信建设指引下,中国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正文中简称“该公司”)始终牢记央企的社会使命与担当,坚持奉行“对内诚实、对外诚信”的诚信原则和“公平、诚信、共赢”的合作理念,深入开展诚信建设管理工作,以诚信建设促合规管理,逐步探索出诚信建设“2+1+6”工作方法,即2个体系、1种文化和6种工作机制,助推企业“3个提升”。
(一)构建2个体系
一是构建行之有效的组织体系。该公司及所属单位形成了以董事长统筹、分管领导主抓、执行机构负责、部门分工明确的诚信建设管理格局,在诚信建设基本制度中明确了执行机构的工作职责,并设置了专门的诚信建设岗位和工作人员,进一步健全了诚信建设组织体系,为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组织和人才保障。
二是构建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该公司积极推进诚信建设建章立制,围绕“一项基本规定、多个操作性规范”的思路,陆续制定并发布了《诚信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内部信用评价标准》《客户信用评定及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制定客户授信管理办法的指导意见》《供应商评级管理细则》,逐步形成内部有考核约束、外部有监督评价的信用管理制度体系,有条不紊地推进诚信建设工作顺利展开,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二)培育1种文化
一方面,该公司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弘扬“公平、诚信、共赢”的合作理念,不断增强员工的诚信意识、法治意识、契约意识,牢固树立全员依法合规、诚实守信的意识,培育企业诚信文化,从源头上防范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另一方面多措并举,通过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参加外部培训、解读政策法规文件、印发宣传手册、举办知识竞赛、深入所属单位开展业务指导等方式,大力开展诚信合规教育,增强诚信合规意识,在公司范围内营造了依法合规、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
(三)健全6种机制
该公司在长期探索与实践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逐步建立起体系化、多样化、个性化的诚信建设管理机制。
1.信用监控处置机制。该公司指定专人负责负面信息监控,其所属单位每日在国内主要信用信息公示网站查询本单位信用信息,并通过内外部途径了解该单位信用舆情信息,建立内部单位的信用台账,每周向该公司法律与合规部报送查询情况,一旦发现负面信息,及时启动预案予以处置。同时加强失信预警,持续收集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诚信风险信息,制定并发布多部风险警示文件,警示各单位密切关注矿山开采、交通运输、税务、安全、环保、质量等领域的新法新规和相关国家政策,防范企业失信风险。
2.优良记录申报机制。公司及所属各单位积极开展企业信用评级工作,依据制度对获得荣誉的单位进行相应奖励,对获得的相关荣誉进行宣传报道,激发该公司及所属各单位创先争优的热情,维护并提升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申报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及权威信用评级机构等颁发的优良荣誉或评定的信用记录,为该公司融资信贷、市场开发、政府优惠政策支持、评优评先等工作提供了强大助力。
3.外部供应商和工程承(分)包商信用考评机制。该公司制定了供应商、工程承(分)包商等外部利益相关方的信用评价制度,根据其合同履约、失信和违法违规情况,对其进行信用评级,并将评级结果与合作方式相挂钩。对于评级高的供应商、工程承(分)包商,纳入“绿名单”,并给予优先选用、增加采购计划及优先付款等优惠政策;对于评级较差的供应商、工程承(分)包商,纳入“慎用名单”和“黑名单”,采取禁用或清退等限制性措施,倒逼外部利益相关方诚信履约。
4.客户信用评价机制。该公司制定《客户信用评定及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制定客户授信管理办法的指导意见》《客户资信调查指引》,要求其所属各单位在合同订立前对客户进行详细调查,掌握客户真实资料,充分了解对方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有关情况,在合同评审时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明确说明,确保对方当事人具备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避免与不具备履约能力的主体签订赊销合同,导致后期货款回收难度增加。
5.内部信用评价机制。该公司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内部信用考核评价标准》,科学设置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包括诚信体系建设、诚信文化建设、诚信履约情况、内部信用管理、失信事件处置等内容,并将考核指标与该公司所属各单位评优评先相关联,在考核的基础上实施激励和惩戒。
6.内部激励惩戒机制。在内部信用评价和诚信合规承诺的基础上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公司组织全员签订《员工诚信合规承诺书》,明确员工诚信合规义务,对于信用优良的单位和个人,在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于诚信管理缺失、存在失信行为的单位,视不同情况采取整改、年度经济责任制扣分、约谈等措施,倒逼全体单位诚信履职,以此形成不愿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长效机制。
诚信建设有成效
(一)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
该公司建立健全诚信建设体制机制,常态化开展诚信建设管理工作,一方面有效防范化解了生产经营风险,业务部门通过近几年持续的诚信建设管理工作,诉讼纠纷案件明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和损失,保障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直接带动了企业经济发展,该公司通过有效的诚信建设凝聚了一群守合同、重信用的利益共同体(客户、供应商等),赢得了广大市场主体的信任,节省了交易成本,带来了大量订单,近年来该公司经营业绩稳步攀升,资产总额持续增长。
(二)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
通过大力推进诚信建设,该公司优良记录不断增多,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荣誉称号。该公司近五年来无负面信用信息,有效维护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该公司及所属多家单位多次荣获省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湖北省环保信用绿牌企业、A级纳税人、重点工程优秀供应商等称号,企业品牌形象显著提升,获得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认可以及上级单位的充分肯定。
(三)提升了企业经营水平
该公司将企业诚信建设纳入到法治建设工作内容,通过压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大力开展诚信、合规、法治文化建设,培育浓厚的诚信文化氛围,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人员的法治意识和诚信意识,公司全员诚信意识和依法合规办事能力明显增强,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将诚信建设和依法治企、合规管理有机结合,开创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